-
1 苏轼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送沈逵》有“嗟我与君同丙子”语,《李委吹笛》有“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语。而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苏轼娶青神贡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王弗年十六。苏辙改官著作佐郎...
-
简介 1、三苏指①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②苏洵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③苏洵的儿子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2、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
-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扩展资料: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
简介 唐宋八大家大家都耳熟,但是却不能细详。那么今天小编就更大家分别分享一下唐宋八大家的信息,考试备用。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学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澈。方法/步骤 1 第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
-
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二、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
-
简介 明日黄花凋零,时光不再,要尽情玩乐,不要忙着回去。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九日次韵王巩》。全诗如下: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译文如下:九九重阳,朋友欢会,登高赏菊,...
-
简介 苏东坡也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期我们就做一个有关苏东坡的手抄报。工具/原料 画笔 画纸 方法/步骤 1 首先用画笔在画纸的正上方一点画出一幅苏东坡的画像,如图所示。2 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画纸的左边,竖直方向写上标题——词圣苏东坡。3 在苏东坡画像的下面画一个蓝色的图框, 并涂满颜色。...
-
简介 是同一个人。又名《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如下: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扩...
-
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
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出处: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
-
简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
-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介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苏轼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
-
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 简介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其行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
-
简介 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
-
简介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什么意思啊 简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意思: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一、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正文 1 ”旧时茅店社林边,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
-
唐诗的简介 简介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
-
《记游松风亭》 苏轼 翻译及赏析 简介 释义:我曾经寄居在惠州的嘉佑寺。在这里的松风亭下面散步。走得腿脚感到疲惫了,就想到亭子里休息。可是眺望着山上的亭子还掩映在高高的树捎上面,心想这可怎么能够到上面体息呢?思索很久很久,一下子茅塞顿开,忽然说:“这里的山间有什么地方不能歇息呢?”于是就像挂...
-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荷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简介 枯萎,残败凋谢。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文》。简介:《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原诗:《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
-
盲人识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简介 盲人识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说明一个人只靠一鳞半爪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必然要犯错误。盲人识日简介:盲人识日来源于(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意思为抽象的“道...
-
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
古之人不余欺也怎样解释 简介 意思是:古人没有欺骗我啊!出自:《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原文节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三、解释: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扩展资料一、原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元丰七...
-
简介 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四子苏遁(妾王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1、苏迈(1059年—1119年),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岳父吕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