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7 第七:苏轼苏轼(1037-1101)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谈艺论道,抒写襟怀,或描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也莫不如行云流水,波澜迭出,变幻莫测。8 第八:苏澈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今四川)人,苏轼的弟弟,所以有人称小苏。苏澈是散文家,为文以策...
-
喝点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作揖求饶。月亮在船前边转圈边唠叨。其三黑黑的菱角,白色的 正文 1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其一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
-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
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出处: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
-
简介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苏轼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又由于作者用词...
-
简介 主旨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1、全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
原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释义: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
-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
-
唐诗的简介 简介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三、解释: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扩展资料一、原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元丰七...
-
《记游松风亭》 苏轼 翻译及赏析 简介 释义:我曾经寄居在惠州的嘉佑寺。在这里的松风亭下面散步。走得腿脚感到疲惫了,就想到亭子里休息。可是眺望着山上的亭子还掩映在高高的树捎上面,心想这可怎么能够到上面体息呢?思索很久很久,一下子茅塞顿开,忽然说:“这里的山间有什么地方不能歇息呢?”于是就像挂...
-
盲人识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简介 盲人识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说明一个人只靠一鳞半爪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必然要犯错误。盲人识日简介:盲人识日来源于(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意思为抽象的“道...
-
简介 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四子苏遁(妾王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1、苏迈(1059年—1119年),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岳父吕陶...
-
荷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简介 枯萎,残败凋谢。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文》。简介:《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原诗:《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
-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
《卖油翁》节奏划分 简介 陈/康肃公/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手法 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了烘托和映衬的写作手法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赏析 简介 1、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
-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 简介 意思是: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出自南宋陈与义《春寒》,原文为: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刮风,料峭春寒还未结束,让人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
-
简介 明·魏学洢《刻舟记》白话释义: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
便写了此作。思想主题:这首词一改辛弃疾曾经的豪迈,词中增添了些许的忧愁与凄凉。写出了一生郁郁不得志,有抱负难以施展的悲凉与忧愁的心境。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话是什么意思 简介 意思: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出处: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
-
《留侯传》的翻译 简介 翻译: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
-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30]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
梅花王安石古诗原文 简介 《梅花》王安石(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地。知:知道。3、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
-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