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D76是纯后级,所以配我的KI82出声,CD用的欧博CD120,喇叭以3/5A为主,有时候接CELESTION700来对照参考。喇叭线用老AN-B,讯号线普通中价线。D76很典型是早期ARC声音,音场比较深,乐器形体收的比较小,但仍然很鲜明。小提琴娇艳而适度,钢琴也玲珑而同时内敛,可以说是一种有修养,有阅历,经过修饰,亲切又有分寸的,成熟的声音。这和那个国产货,完全不是一种境界。D76给我们一个难得的好参考,让我把自己那台KT88/6550搬出来,由于是自己的机器,可以随意变化。果然,KT88/6550的老脾气还在,打火,屏红是调整中的常事。

3、相应,6L6对于推动电路的变动也不敏感。换言之,用限鬃鹣哺什么电路,6L6还是那种声音感觉。之所以给人一种畿处揩泅淳厚朴实的味道,这是根本原因。所以K6用简单的DYNACO线路,而把功力放在认真,重本的输出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上,是恰巧选择了顺其本性的做法,成功并非偶然。而EL34,KT88/6550都是2战后的“新科技”,属于电子管黄金岁月的后期产物。其共通之处,是追求大电流,低内阻,高跨导,以及相对小巧的外观。结构上采用“盘状封底”,实际等于放大了的小九脚管子。资深玩家大概知道一种叫PL509的管子,使用裸露管脚的“大九脚”结构,其实EL34,KT88/6550的底封与之相同,只是在外面套上传统的大八脚管托。采用这种结构,灯丝功率比较容易做大,同时管子结构支撑强固,更妙的是管腿同时能靠管座簧片导热,增大屏耗功率。

5、之所以50年来,用EL34,KT88/6550于音响者比比皆是,但往往流于平庸,真正成为一代名器者,不但中国,国际上也仅有那几家。十余年前我曾经有听过甚负盛名,工艺极佳的日本名机,觉得声音刻板拘谨的经验,也曾经听过某些流于粗豪的VTL,TVA的型号,甚至包括ARC,JADIS也有一些平庸的出品,其余更难言矣!知“管”善用,诚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