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友小雪的博文让自己心平气和——认知疗法,又给应用认知疗法提供了几个很生动的例子,本来只打算转载的,后来觉得例子确实很好,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精彩,所以借过来,稍作发挥。
事情一:昨天晚上洗脸刷牙时,小雪妈和小雪各占一个水池,小雪妈正在和小雪说着一些事,小雪爸可能感觉时间迟了,在后面催着小雪妈快点,小雪妈告诉他,自己也刚刚来洗,稍等一下。然后小雪爸还是不执不饶的继续说着小雪妈:都已经好一会了,洗脸怎么这样慢等等之类的话。小雪妈一下子恼火起来,两人开始口舌战,吵了几句。小雪妈还是按自己的速度完成洗漱然后离开,小雪妈努力让自己心平气和。这时,小雪妈忽然意识到以前小雪妈催小雪做事情时,不是也正是这样吗?当时小雪的态度可能也是如此。现在清楚的知道是我们的认知上出现问题了。而小雪妈当时并没有理解小雪的行为及情绪反应。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式,并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想别人的行为,理解了也就心平气和了。也回想起维尼老师写的博文——《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里写到的“因为我们有时会按照我们的节奏去要求孩子,但是这不一定适合孩子,孩子一时也做不到,自然不舒服。而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写,会更顺畅。”
维尼评论:这是一个实际调节心态的例子。出现了自己不喜欢的情绪问题,这其实是在提示你需要作出改变。以出现的情绪问题为契机,寻找其中习惯性思维的问题,去和自己讨论、分析,形成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在此情形下逐渐就不会出现困扰自己的发火等问题了。但是,这种情况下改变了,并不等于心态由此全部改变了。其他情形下的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还是在那儿岿然不动,还需要在这些情形下继续做这样的分析、改变工作。一种情形一种情形地改变习惯性思维,逐渐地,积累起来,就可以说心态好了。
维尼评论:常有妈妈说,读不懂孩子的心思,心理。其实读懂孩子不需要去学心理学专著,关键就是想想自己在同样情况下心理会怎样,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参考我的博文: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学习孩子的“…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孩子,就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就能宽容和尊重,自然也就不发火了。另外,很高兴地看到我的一句口头禅“很正常”,也成为小雪妈妈的习惯性思维了。论语中说:知常曰明。我把它的意思曲解为:知道哪些东西是正常的,就会明白了,不会为之困扰。所以,记着:知常曰明。
维尼老师提出的认知疗法,真是让家长心平气和很好的一种方法,但理论上说说容易,改变人多年来养成的整一套认知体系并不简单啊,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家庭教育学习的过程,也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一举两得啊!继续努力!
维尼评论:没错,认知疗法不仅可以用于家庭教育,更广阔的空间是自己心理的修养,坚持去修炼,做一个自己喜欢、满意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