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9、大人做错事了。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10、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11、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12、孩子正在写作业。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