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兴趣当我们在意识层面对异性的另一方“感兴趣”时,我们内心里往往还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触,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在潜意识层面自己已经对其产生了“友好感”。如下图所示:意识层面(明的,感兴趣)<────────────────潜意识层面(暗的,友好感)<─────────────────图5-2 个体只知自己对对方感兴趣,而却不知自己的潜意识里已对其有了好感。
2、产生友好感当一个人的情感体验中融合了对对方感兴趣的素材,并在其意识层面感知自己已对对方有了“友好感”时,总有想近距离接触、向对方袒露心扉的意愿。但是,此时他/她还没有意识到,其潜意识层面已经开始酝酿“喜欢对方”的心理倾向了。所以说,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是成正比的,人们更容易对身边常接触的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会发展为恋情。如下图所示:意识层面(明的,友好感)<────────────────潜意识层面(暗的,喜欢对方)<────────────────图5-3 个体此时只意识到自己对感兴趣的人有了好感,但是却对自己潜意识里更深的内容一无所知。
3、当我们真正喜欢某个人时,可尝试对意中人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这或许就能吸引其对我们的注意,容易赢得其好感——略带负担的请求更可能增加好感度。不过,一定要严格把握这个请求的内容及难易程度的尺度。让对方承受的负担过重,有时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过分的请求肯定会被拒绝。可见,帮助别人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同时亦会对自己帮助的人产生好感。所以说,掌握“尺度”是人际互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