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入托的三大常见误解

 时间:2024-11-07 07:32:20

这篇文缒幡卞渔章,与其说是写给他人看的,其实更是写给自己看的。从一次次的亲身经历中,曾经的一些观念,在实践检验后,觉得有失偏颇。因此成文,以供有类似情况的父母参考。(注:以下内容皆是以澳洲幼儿园为谈资,国内的幼儿园不甚了解,故无权发言。)

记得刚送小宝入园时,每每跟朋友提起这件事,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你怎么这么舍得啊?”“你怎么放心啊?”“这么小可不哭惨了”……从语气到表情,无一不在给我一个提示:小宝宝入园简直就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不必把这么小的宝宝送进幼儿园的。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我跟老公最初也是意见不一。我们在客观上有送小宝入托的必要,只是因为小宝这么小,我是“舍不得,不放心”,因此一直拖着;老公的建议是“这么多人都送得,为何我家的孩子就送不得,至少可以一试吧。”

要说这种担心,哪个父母没有呢,别说一岁以下的宝宝,就是满了三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父母和孩子都还要好好折腾一番才能逐渐入状态呢。现在关于幼儿园不善待孩子的新闻可不少,我有时都不敢点进去看,看了以后往往心情非常沉重。尽管我们生活在澳洲,尽管澳洲的这类关于幼儿园不善待孩子的新闻相对是很少,但要说这类事件对自己没有影响,是不尽然。

至今,小宝入托已经有一月半有余,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得非常好,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整体表现是:前四周分别时,哭大概十几分钟,经过老师的安抚后,一天无事;生活作息和饮食现在已经跟幼儿园同步;情绪非常高涨,一天开心正常,基本不哭闹;能吃能睡,每天能安稳睡两个小时以上;身体无恙,一点毛病没有;回家后情绪正常,没有更多的依恋妈妈。

小宝宝入托的三大常见误解

这是小宝每日的记录单,左边是记录他在家的情况:几点起床、下一次睡觉的大概时间、几点吃早餐、上一顿固体食物的时间、今天几点来接,这样老师就可以参考着进行小宝的日程安排。右边则是小宝几点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睡觉几点睡到几点,尿布换了几次,是尿还是大便,方便家长回家后参考。

第二大误解:老师照顾孩子不如自己尽责

要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人照顾,确实会心存疑虑,生怕别人没有自己疼爱孩子。诸如那些什么保姆虐待孩子、给孩子吃安眠药之类的新闻,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反之,我们都放心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带,原因就是底线上,我们会认为这些是亲人,至少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说实话,要想老师的心跟自己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可能是无法实现也无法去测量的。但从能测量的“行为”看,却是可以做个比较。老师是她们的职业,所以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大部分幼儿园从业者选择做这一行,且能做长,多是因为她们是真心喜欢孩子,有了这个性情做基础,加上专业的训练和经验的累积,她们对孩子的照顾至少是尽责的,这点毋庸置疑,否则的话,做得不够好,迟早会被发现并有所措施。从爱心这个角度,也许感情上她们不及亲生父母,但是从照顾这个实际行为来看,她们的所为却并不比父母差。说实话,我们做父母的也会有偷懒敷衍的时候,反之,幼儿园有统一的要求,她们反而没法太敷衍。很多眼睛都在盯着看呢,而且大一点的小孩子也会传话的。

一个做幼教的好友跟我聊过,她说带自己的孩子,有时会被孩子惹生气、惹烦躁,反之,在幼儿园带别人的孩子,无论他们怎么哭闹,就是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那般生气,反而更能宽容和忍受。事实上,就是因为带自己的孩子有感情的成分,因此有时就会失去控制而发脾气;而带别人的孩子是工作,孩子是工作对象,这里就多了一些理性的成分。且她们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历练久了,对待孩子的哭闹就如护士对待病人的痛苦一般,都有了不错的免疫力,她们会专业的去对待,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

我告诉自己,要放下过分的担心,相信老师,相信制度制约下的老师的职业操守。

以小宝的幼儿园为例:

孩子们的教室都是敞开、互通的,老师们的每一个工作都会被互相看见,更不提她们的领导无时不刻就在边上,而不是躲在办公室里做老大,所以,恶劣的对待孩子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老师之间其实有默契,如果因为某个特别事情而导致心情太烦躁了,她们之间会互相换换,以平静心绪;因为幼儿园有严格的数量匹配,老师们的工作量都是力所能及的,因此她们也不至于太累而怠慢了孩子;有了难点(如遇上什么特别难伺候的孩子)都是群策群力,更有专业资深的领导把关;老师每天都跟家长汇报和沟通,力图让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更加顺利,利孩子也利老师自己;

……

小宝宝入托的三大常见误解

这是除baby之外的孩子们的外围活动场地,安全是第一考虑,沙坑是必备的。

通过总结,我渐渐消除了当初产生犹豫的那些担心和紧张心理,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找到合适和满意的幼儿园,而且要亲自实践,反复观察和了解,保证做出正确的选择。

退一万步讲,即使家长二十四小时盯着孩子,也难保孩子没有一点什么闪失,除非你用一个真空包装器把他们封装起来,可是,这就不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力做好一切,防患于未然,给宝宝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因此,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意味着孩子会受罪、吃苦、吃亏、受伤,反之,如果利用得当,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成长的契机。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本地人,宁愿六个月就送孩子入托,也不愿自己或者老人来带孩子。除了这是本地的风情外,他们的育儿观也是如此——放手让孩子成长!

感谢牛子壬,博文被推荐上育儿博客首页

小宝宝入托的三大常见误解

  • 如何教孩子数学:[4]经验4
  • 挑选水果的经验之榴莲篇
  • 幼儿阶段需养成良好的习惯
  • 会议传授的感想
  • 纯棉儿童服装的正确清洗方法
  • 热门搜索
    华为运动手环 裙带菜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茶减肥效果好 鹿心血的功效与作用 右脑控制什么 情人节送女朋友什么花 关于电脑的知识 毕业礼物送什么给男生 华为mate9什么时候上市 anal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