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营养良好,医生种田,营养不好,仙丹无效”。营养问题对于每个癌症患者,家属以及临床医生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甚至等同于治疗的重要性。
肿瘤患者属于营养风险高危人群,平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30%以上,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对治疗耐受性降低、刀口不容易愈合、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生存期因此大打折扣。
今天泰康保险为大家整理了各类治疗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康复。
手术后怎么吃?手术是肿瘤治疗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消化道肿瘤手术会切除一种,几种或部分消化器官,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摄入影响最大,因此是最需要谨慎护理的。
第一阶段:禁食
术后1~3天内处于手术创伤期,吻合口尚未愈合,胃肠功能正在逐渐恢复,胃肠未通气前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减轻胃张力,预防吻合口水肿及吻合口瘘。此期靠静脉供给营养和水分来维持机体的生理需要。
第二阶段:流质饮食
术后4-10天已基本度过手术创伤期,胃肠功能开始恢复,表现为肛门已排气,有食欲。停止胃肠减压,每次饮20~30毫升温开水,2次/日。术后第4天给清流质饮食,米汤每次40毫升,2次/日;第5天,米汤每次60~80毫升,3~4次/日;第6天,米汤、菜汁每次80~100毫升,4-5次/日;第7天,给普通流质饮食,米汤、菜汁、鸡汤、鸭汤鱼汤等,每次100200毫升,4-6次/日。以上需据个体差异酌情递增量与餐次。
第三阶段:半流质饮食
上述两个阶段若无明显不适,可给予米汤、藕粉、蒸蛋羹等。大约术后第10天开始,此间病人术后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已基本拔除,静脉输液量逐渐减少,食量逐渐增加。应少量多餐,每天57餐,每次150-200毫升,以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为主,如大米粥、面条、面片、小馄饨、少量菜泥、豆腐脑、鱼丸等。一些食量大的患者不能急于求成,切忌大量进食,以免发生吻合口瘘。
第四阶段:软食
一般从术后第3周开始,大多数病人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各种不适症状消失。软食是一种质软、易咀嚼易消化、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的平衡膳食,如软米饭、发糕、馒头、各种炖、蒸、汆肉类、豆制品、饺子、包子、各种嫩菜等,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忌食油煎炸食品。能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素:蛋白质,锌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因此,病友们在术前和术后可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肉,蛋,奶及大豆类锌:贝类,动物肝脏,小麦胚粉,坚果类等食物维生素C:橙子,鲜枣,猕猴桃,柿子椒,草莓,绿叶蔬菜。

放疗后怎么吃?
放疗对头颈部和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摄入影响较大,照射后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食管黏膜水肿,吞咽困难,厌食等副作用,这部分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
放疗期间病友们应该格外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
1、增加优质蛋白质和新鲜水果,比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猕猴桃,橙子,木瓜等。治疗前1小时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更好的耐受治疗;
2、少食多餐,身边可以常备些面包,饼干,酸奶等加餐小食物;
3、多喝水,每天8~10杯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大约每2小时喝一杯;
4、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纠正营养不良很有用,建议咨询权威肿瘤营养专家。
化疗后怎么吃?
(1)化疗前和两次化疗间期阶段患者表现特点:食欲基本正常,消化、吸收正常,无发热。
这期间是患者补充营养的最佳时期,不存在化疗反应,饮食正常。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化疗不良反应能力。从饮食安排上基本以普食为主。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缺铁性贫血)适量脂肪;三餐为主,适当加餐。要求:饮食热量必须充足,能维持体重或增加体重,蛋白质高于普通正常人,且应来源于优质蛋白(肉、禽、蛋);应多食用含铁、叶酸、维生素C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肾脏,蛋及酵母和绿叶蔬菜,香蕉,柑,橘,橙,柚,猕猴桃等膳食以清淡为主。
(2)化疗初始阶段患者表现特点: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口腔溃疡、胃部灼热、轻微腹痛腹泻等。虽然开始出现化疗不良反应,但患者仍可以进食,应尽可能补充营养。饮食可采用半流食。
(3)化疗反应极期阶段患者表现特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加重,口腔、消化道溃疡严重,腹痛、腹泻严重,甚至出现发热。已无法正常进食,甚至出现进食抵抗。此阶段为营养维持阶段,仅提供少量热量及营养作用为保护胃肠道功能,如反应时间超过3天,应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饮食安排上采用流食。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在2016 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 406.4 万,新发癌症死亡病例 241.35 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 1 万多人会被诊断为新发癌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患癌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难以阻挡癌症的到来。但面对如此高发的疾病,我们除了定期给自己和家人做好体检外,趁早配备合适的,能帮我们在危难时抵御风险的保障也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