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是必要不必要的事情,取决于你对现状以及未来的看法。
1、因人而异,迨藻悃顼没有标准答案。
员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研究型人才,一种是实操型人才。
研究型的,善于思考,理论性强,善于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但是动手能力偏弱。这种情况就去考研,毕竟学历越高,知识面越宽,与本人的性格特点相吻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实操性的,业务好,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出色,善于带兵打仗,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在基层工作如鱼得水,应对自如,深得领导的赏识和员工们的拥戴,这种情况就不要去考研了,因为实际上,这类人才在业务一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现在多数企业对研究生的热情越来越低。
在工作实践中,招博士生、硕士生不如招本科生。
因为很多高学历人士在业务一线的表现不尽人意,眼高手低,大的研究做不来,小的项目又不肯做。而本科生的知识在基层完全够用了,他们更实际一些,也年轻,学习新事物很快,期望值也不很高。
我们公司很多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他们当中产生的。而招聘的博士和硕士,很少能走上领导岗位。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一般单位也没有什么实用性。
2、强调一下,我不反对有人继续读研。
也见过有的员工,在基层工作不开心,感到怀才不遇,于是去考研。毕业后离开基层,到研究单位去搞研究写论文,后来也很成功。
特别强调的是:考验与否,因人而异,具体情况据分析,不要人云亦云。人生很短,经不起反复尝试,一旦选错了,青春没有了,原来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也没有了,有些得不偿失。

在职考研会遇到的问题:
1、信息闭塞,收集资料难
在职考研一般都是离开校园好几年了,周围人很少有人在职考研,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就只能单靠自己去收集。考研各类信息纷繁错杂,去一一捋清楚,本身就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解决方法:针对这点,可以选择尽早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等等,不要占用正式复习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微信微博肯定经常用,可以随时关注上面的考研信息,避免漏掉重要时间节点。
另外,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院校研究院、贴吧论坛等这些渠道通通利用起来!备考宜早不宜晚,可以适当拉长战线,累积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2、工作学习双重压力,心态易崩+每年都有不少在职生因为坚持不下去,焦躁、压力、烦闷而失去信心,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
解决方法:一直想着书没看完,考不上怎么办,只会徒增不少压力。想要缓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考研这件事,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改变现状。
另外,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
3、得不到家人理解与支持
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休息时间才能复习。往往这些时间都是用来陪伴家人,和家人交流联络感情。有时得不到家人理解和支持,其实也挺正常。
解决方法:首先,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消极应对可不是正确态度。要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理解家人,说明自己考研的理由,边工作边备考也很辛苦,来争取到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