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因是关羽故里,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三国时扶汉名将关羽,原籍河东鞅瓞慈玢解梁常平村人,曾封“忠武侯”之职,以“忠义”著称并留传后世。历代帝王崇信追封,宋封“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等,元明清时期分别追封为“伏魔大帝”、“协天大帝”、“忠义神武大帝”、“关圣帝君”等职衔,民间呼之为“武圣”。随着关羽的追封进爵,声传海内外,全国兴建关帝庙者大振,故有“天下祠宇,关庙为多”之说。关羽故乡解州除在祖籍长平村建家庙外,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州西关大兴土木,营建关庙一所,总面积约14平方米,规模之巨,冠于全国。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布局更为宏敞;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遭火焚毁,经十余年修复始成现状。其间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以来,局部屡有修葺增补,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关帝庙背临盐池,面对中条山,庙区古柏参天,林荫蔽日,殿阁争辉,花香扑鼻,景色奇丽幽雅。建筑布局采取了仿宫殿形制,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圆,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环廊等组成,周置水渠、小桥、遍植桃柳花卉,是仿刘、关、张琢州结义时桃园所建。北部是正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矬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的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殿、胡公祠、追风泊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木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分列两侧;前后两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廊庑近二百间环于四周,形成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前殿后舍”的格局。在关帝庙的群体建筑中,尤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590),清同治(公元1870年)重建。面阔七间,近深六间,四周设围廊,二层三檐,歇山式屋顶,总高约30米。廊下栏额拱头等构件上全部采用图案雕刻,极为华丽。楼内一层置“关圣帝君”像,二层塑关羽便装“夜读春秋”坐像,楼上环廊一周供人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柱挑梁”,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此种做法多用小木作神龛或天宫楼阁上,用于大型建筑中实为少见。楼顶黄绿色琉璃遍布,光泽夺目。每年一度的“关公文化节”于十月十八日在运城解州镇的解州关帝庙内举行,中外旅游者云集,朝拜关公,成为山西节庆活动的热点之一。

3、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北12公里处的西厢村,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始建于隋朝初年,是元代杂剧《西厢记》中故事的发生地。 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莺莺塔是寺内最有名的建筑,塔高50米,共13层,该塔构造奇特,当你用石块敲击塔身时,有清晰的回声传来,是国内罕见的回音建筑之一。如今的普救寺里,有仿《西厢记》中剧情而建的书斋、后花园、法堂、佛堂等,还有一组人物蜡像,生动再现了剧中的各个知名场景,使普救寺成为一处以戏剧文化为主的旅游佳地。

5、五老峰位于恽勿抹嗄永济市东南20公里的中条山上。这里层层峰峦,森森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惧嵛普咿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游人往西南远眺,见有四座山峰仙态神姿,隐现于云烟苍茫之中,将高1809.3米的玉柱峰环抱其中,“有偃蹇伛偻之状”,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贵宾之势,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四峰帮立不敢前,俨然商皓翌帝子”。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视,或如椽笔耸天,或若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玛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7、舜王坪位于县境东北角,海拔2321.8米,为历山最高峰,是垣曲、沁水、翼城三县交界处。相传为舜帝躬耕之地,人称:游历山不登舜王坪不算到历山。坪顶5400余亩宽广平缓原面,构成同纬度地区人所罕见的亚高山草甸景观,夏秋之际,绿草茵茵,鲜花盛开,万紫千红,格外迷人,成为历山生态旅游区里最为靓丽的风景。舜王坪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夏季最高气温25℃左右,冬季最低气温一15C’以下,积雪四月上旬才逐渐消融,故只生草本植物,不长荆棘和乔灌木,是优良的高山牧场。舜王坪从5月份开始,各式各样花草依次生长绽放,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凉风习习吹拂,花海绿波柔柔飘过,整个舜王坪宛若一块镶满鲜花的大锦被。更奇妙的是,花草间有一条细壕沟。寸草不生,将舜王坪截然分为东西两半,这便是传说中舜耕历山留下的犁沟,故称“舜王犁沟”。坪中央是舜庙,三间瓦房,数块石碑,朴实无华,却能使人尽情聆听导游讲述最动人的远古神话传说。据专家考证,这里400多种草本植物中,319种有药用价值。传说尧舜时,疫病流行。舜王夫妇为医治百病,种植百草,这也许是舜王坪上百草丛生的神奇所在吧!舜王坪南,两块巨石对峙,状如向天堂敞开大门,俗称“南天门”,传说舜王由此而登天。向南望去,历山第二高峰皇姑幔云雾缭绕,锯齿山之间浩瀚的一片森林,即令人百般遐想的原始森林历山七寸·二混沟地区。坪北大尖头传为舜妻挤奶处,奶滴石穿至半山腰聚成甘泉,名为“奶泉”,来历山采药者,都以喝一口奶泉水而幸福。坪东传为娥皇、女英梳妆处,娇娜似秀女,蜿蜒如游龙。梳妆台上有石桌、石礅、石盘、石镜、石梳。去舜王坪途中还有迎客松、十里红叶、龙潭龙宫、钥匙沟、血溅断崖、斩龙台等风景点。

9、舜帝陵位于鸣条岗西端,运城市北15公里。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26年,后毁于元末战火中。之后经历多次重建、毁坏,现存的为清嘉庆21年所建。瞬陵座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沿瞬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为神道,两旁夫妻柏夹道耸立。 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一块。绕陵北行约30米,即是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

11、飞云楼,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钣淑硗墀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硐姨厕血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13、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区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余皆为禅师塔。故大禅师塔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建,圆形实心,总高8米,基座约及塔身之半。塔正南面设假门,门扇及抱框上线刻图案流畅,背面镶有塔铭。五代石塔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建,单层,高3.5米。平面八角形,基座束腰雕造富丽。塔身中空,正南面辟门雕二金刚像,侧面雕陀罗尼经,体积不大,雕工秀美。宋代舍利塔为密檐式,平南六角形,五层,通高1.7米,第一层特高,正南面辟券拱门,檐下仿木构建筑雕斗拱及椽飞,二层以上迭涩出檐,简洁庄重。元代塔为二层,平面六角形,总高6米,座为须弥式,檐下雕斗拱,塔身雕假门及在此远眺黄河波涛,近览群塔耸立,极富古趣。

15、乌鸣涧。位于县城北5公里骆驼峰西峡谷,为典型的嵌入深圳河谷。以鸟鸣涧瀑布为界。分为上涧、下涧。下涧有大小瀑布3级。落差29米。加上鸟鸣涧瀑布总落差65米。上涧有大小瀑布7级。总落差50米。主瀑布高10米。宽3米。飞沫扬雪,跳珠溅玉,落注石潭。朗日观瀑。七彩幻化。虹光耀眼。东、北、西三面峭壁如斩。向南有谷。循谷水出。崖悬占树,百鸟争鸣,旅游至此。顿觉幽静、清凉。过鸟鸣山庄到山岔路门。向东北入涧。路旁有一巨石。石上无土却长一檀树,是名符其实的“石抱树”。过石抱树、对弈石。再往前行。便入壮观摩崖契刻区。雕刻在巨石上的“爱我河山”4个大字高8.2米。是有色公司8名职工在寒冬季节。奋战5个昼夜雕凿而成。“爱我河山”巨石侧面。有“超脱洞”。侧身仅钻过一人。意指淮能钻过便可超脱世俗。过“超脱洞”。两崖对峙如石门。上有—幅石刻“临山看远壑。依石听泉声”诗句。置身其中,如临仙镜。从鸟鸣涧上涧沿河而上有云佛寺。坐落于云穿山之巅。东望太行,西观中条。南望黄河。北观郡郭,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